過動兒運動訓練強化專注力

陳旻苹

國內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醫界評估患者至少13萬人,而最近幾年國內外用於治療注意力缺損、過動異常處方藥物有增加的趨勢,不過因為被疑有潛在性心血管風險及幻聽、無法長高等相關不良反應,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及健康照護研究與品質署(AHRQ)正視醫界的反映,攜手進行為期3年的研究。

永春文教基金會附設台灣學習障礙研究所鄭信雄醫師說,以藥物為主的治療方式,就怕產生副作用且非長久之計,若以特定運動方式,一樣能獲得改善,而改善注意力不足(ADD)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的「感覺潛能運動訓練」,是透過趴與匍匐的運動,達到「頸背收縮」效果,進而建立長期且穩定的專注與靈巧。

鄭醫師指出,這種運動是美國南加大艾爾斯博士(Ayres)之感覺統合失常理論與治療方法,經過建立台灣地區完整常模後所發展而成,他曾與台北榮總葉子成醫師合作,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觀察運動訓練後,發現能增加大腦前額葉、扣帶、和尾狀核的雙側血氧流量,提升專注及執行能力,同時改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者,因為好動、衝動和注意力缺失所引起的上課和家中亂象。

有學習障礙、情緒困擾者有4以下種,鄭醫師說,例如:1.孩子聰明活潑,卻好動分心,無法專注學習。2.孩子四肢健全,卻笨手笨腳,做事慢吞吞。3.孩子感覺敏銳,脾氣很暴躁,社交人際均欠佳。4.孩子視力正常,寫、讀跳行跳字,國語算術跟不上。若有上述情形,顯示孩子腦神經生理上可能有感覺運動統合失常現象。

通常經由俯臥在滑行板上推球、交換球、以手走路等的運動訓練後,注意力缺損可望改善。鄭信雄醫師說,家長亦可每天陪同打慢速躲避球、踢緩慢的足球,使手腳笨拙的學生能夠不逃避遊戲活動,讓蟄伏的腦神經開竅、軀肢靈巧起來,如此得以改善腦神經的身體形象,特別是不嘮叨、多稱讚小孩的父母,更可促進小孩自信心和自尊心,使改善速度加快。

3 則留言:

隨機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