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萬不要以成績為標準,來判斷兒童心理健康

蘇州市網上家長學校

孩子的心理健康雖已成為家長們關注的熱點問題,但外國人普遍請心理醫生的方法並未得到廣泛認同,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許多誤區。

據最近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,目前家長最關心的依然是孩子的學習問題。佔87·7%的家長說學習是平時交談與溝通的中心話題,成績好成為家長評價“好孩子”的首要標準,而“人格健全”、“文明禮貌”等都被排在後面。

與此相映的是,在兒童健康心理指導中心諮詢的家長中,多數是發現孩子情緒不穩定、多動、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影響了學習成績,他們才關注起孩子的心理問題。由此可見,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仍是以孩子的學習為核心。

據專家介紹,家長前來諮詢的主要目的是尋求促進孩子提高學習成績方法。因為學習成績差,一些孩子在學校得不到老師的理解和關懷,有的甚至遭到鄙視,家長也覺得臉上無光。因為孩子成績不好,老師態度比較冷漠,有的家長開家長會也不敢去。

一旦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,大部分家長就認為孩子已經恢復健康,沒有必要再去進行心理康復訓練。專家指出,心理康復實際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一般起碼要6個月到兩年的時間才能達到鞏固效果,不能急於求成。

心理專家認為,學校教育也要有一個健康的環境,每個學校都要給老師開設心理教育課,老師除了專業資格證外,還應該有心理健康證,只有老師心理健康了,才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學生。

3 則留言:

隨機文章

FC2無料カウンターFC2無料カウンターFC2無料カウンターFC2無料カウンターFC2無料カウンターFC2無料カウンターFC2無料カウンターFC2無料カウンターFC2無料カウンターFC2無料カウンターFC2無料カウンタ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