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個原則教出自信的孩子

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條件。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不相信,那麼終究會一事無成。0~6歲正是幼兒人格發展的重要階段,從小讓寶寶擁有足夠的自信,對他未來的發展有著相當重要的幫助。把握6大教養原則,教出一個自信寶寶!

擁有自信,適應力更強

凡是充滿自信的寶寶,他們更加懂得如何分享,也更能培養出良好的人際關係。不但學習速度增快,也能用更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,對挫折有著更強的忍受能力。當寶寶長大成人、進入社會這個大環境之後,也能夠盡快地適應各種變化。

在我們身邊,經常有這麼一些寶寶,只能習慣身邊熟悉的人、事、物,一點都不願意接受改變。一旦到了新環境之後,他們就失去了耐心,變得躊躇不安,甚至是嚎啕大哭。而有些寶寶雖然不至於如此脆弱,但是卻需要不斷從他人的肯定中來保持信心。凡此種種,都是自信心缺乏的基本表現。

請別忽視這些看似平常的情緒反應,其實都可以、也都應該在幼兒時期加以克服,否則,將會對未來的適應能力造成很大的傷害。而一個自信心強、擁有正確價值觀的孩子,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殘酷競爭和惡劣環境,都不會讓父母感到特別擔心。因為他有著自信的源動力,所以始終不會缺乏承受挫折的勇氣和調整心態的能力。

適時轉移負面情緒

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,難免遇到挫折。因此,適時轉移負面情緒就非常重要了。不要讓寶寶經常處於失敗的懊惱和沮喪之中,這對自信心的培養十分不利。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種技巧,迅速把寶寶的注意力從負面情緒中轉移出來。

1. 必要的信任

許多父母常常不信任孩子的能力,總是害怕孩子受傷、受挫,所以容易出現過度保護的行為,不料卻剝奪了孩子的學習機會,同時也剝奪了孩子享受成就感的機會。如果只是一味限制和懷疑孩子的能力,就很容易阻礙其自信心的培養和發展。

不要老是以為孩子還小,很多事情都做不到。或是為了自己方便,而不願意給孩子訓練的機會。在日常生活中,讓孩子學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從成就感中提升他的自信心。畢竟,孩子的學習需要經驗的累積。不要忽略讓孩子學習的必要性,要承認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。

建議

讓孩子自己學習用湯匙吃飯,如果怕弄髒桌子,就事先鋪上方便清理的桌布。讓孩子自己清洗喝水的杯子、用過的小手帕等小物品,別怕他洗得不乾淨。這些日常小事都能讓他得到很多的認可,他會認為自己在逐漸長大!請注意,即便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有錯誤,也先不要急於糾正,否則容易傷害他的自信和創造力。

2. 探索的機會

如果父母不給孩子機會學習,那麼孩子就幾乎完全喪失了學習的空間。尤其在0~3歲這個重要的探索階段,如果對孩子的保護過度、缺乏包容心的話,就會間接妨礙孩子自信心的培養。特別是那些容易緊張的父母,他們的孩子多半也會跟著驚慌失措。

其實,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學習目標,父母不用擔心他的發展是快還是慢。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各種不同的知識和技能,這才是父母首先要建立的觀念。

從人類的發展階段來看,3歲前的幼兒生理發展有著平面、空間與向上的成長歷程,這3個歷程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意義。無論是其中哪一個歷程受到影響,都很容易對未來的某些發展造成障礙。以爬行階段為例,如果父母只是擔心地板太髒,而不讓寶寶有在地面爬行的機會,就有可能阻礙寶寶的感覺積累與日後認知的發展。而正是這些貿然的制止行為,還可能對孩子將來的感覺統合能力造成傷害。

建議

在孩子喜歡探索的時候,給他佈置一個安全的空間,讓孩子用觸覺來感覺世界,有助提升探索的信心。

3. 正確的鼓勵

適當的讚美與獎勵,有助於幼兒自信心的提升。但最容易被忽略的是,有時過多的讚美與獎勵卻可能導致幼兒過於被動,容易迷失自我,甚至對讚美養成了過強的依賴性。因此,一定要把握好讚美和鼓勵的尺度哦。

當然,掌聲的積極作用總是大於巴掌。一般來說,孩子如果能在不斷得到鼓勵的環境下長大,那麼對自己的能力就會有相當程度的瞭解,也比較容易形成自己的見解,這對將來的判斷力培養大有幫助。

建議

在孩子進步的時候,具體地給予表揚。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,可以多多尋找值得稱讚的具體理由,例如當他第一次自己拿湯匙吃飯時,就可以小誇幾句。請注意,切記過分的、牽強的盲目讚許,這很容易讓孩子陷入自大的泥沼。

4. 放棄比較心

適時欣賞孩子的優點,讓他從優點中得到動力與啟發,這絕對是建立自信心的一大妙招。不要拿孩子跟其他孩子做比較,不要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的孩子。要知道,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,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,或者是已經發現卻經常忽略不計。如果孩子感覺始終達不到父母的要求,無論怎麼做都不行,好像永遠也得不到父母的認可,那麼他的自信心肯定會逐漸消失。

建議

給孩子提供多元的環境去探索,讓他從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。只要是孩子想做的事,就盡量提供必要的支援。讓孩子發覺自己的能力與才幹,他會更有自信。

5. 充分的尊重

孩子態度的好壞,直接來自於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言傳身教。如果父母言行中缺乏尊重,那麼孩子將來也不太會尊重他人。而一個不尊重別人的人,自然也難以得到別人的尊重。一個不能得到尊重的人,其自信心的培養又從何而來呢?

讓孩子懂得尊重別人,滿足他人的需要,讓他有一種被需要的滿足感,這對增加自信非常有效。只有懂得尊重的人才能受到尊重,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去尊重別人,不會以打壓別人的方式來凸顯自己的能力,這也正是自信的真義。

建議

給孩子一個屬於他自己的空間,或是讓他對某些物品擁有完全的支配權。只要是屬於他的東西,他都可以隨意發揮創意、自由玩耍。同時也要教導孩子,要懂得尊重別人的專屬物品,讓尊重與禮貌成為一種習慣,自信就自然養成了。

6. 適當的規範

從很小的時候開始,孩子就已經知道因果的含義。他會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嘗試,去建立對身邊環境的認識。所以,為了引導孩子養成良好行為,有時需要大人幫他設定適當的規範。

建議

在幼兒時期,首先要建立與社會行為規範相同的規則,例如過馬路要看紅綠燈、主動與人打招呼、記得說「請、謝謝、對不起」等禮貌用語。
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daystar-dayspa

4 則留言:

隨機文章

FC2無料カウンターFC2無料カウンターFC2無料カウンターFC2無料カウンターFC2無料カウンターFC2無料カウンターFC2無料カウンターFC2無料カウンターFC2無料カウンターFC2無料カウンターFC2無料カウンター